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社会实践

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系列之四:言传华夏同心梦 推普同筑中国魂 ——文学院语梦前行小队赴怀远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15 浏览次数:7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2024年暑假,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组织近700所高校1200支团队13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分赴祖国大地的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7月9日,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语”梦前行小队在中文系副主任王静静老师、新闻传播系副主任王金玲老师的指导下前往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魏庄镇,言传华夏同心梦 推普同筑中国魂”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推普助力新风尚,乡村振兴在胡巷

历经两个小时的路程,团队于上午9点抵达怀远县胡巷村,一下车就见到村头田间阳光下晶莹剔透的绿提与鲜嫩水灵的各类蔬植一派生机勃勃。魏庄镇组织委员谢晓东、胡巷村胡克文书记向实践团队介绍了胡巷村方言发展历史沿革当前的发展状况、新时代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等等座谈过程中,大家了解到,胡巷村共有7个自然庄676户总人口3300人,村民间彼此主要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初中及以上学历的村民能够用普通话进行基本交流,而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几乎完全不懂普通话。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生涩难懂的方言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往往因语言不通而影响工作以及经济发展。由此可见,熟练掌握普通话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通过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团队成员也感受到此次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更坚定了做好此次推广活动的信心,同时也提出了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讲授普通话普及课程等建议,用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文明普通话在胡巷村蔚然成风。 

感受语言魅力,躬行体悟真知

座谈结束后,团队成员与村民们开启了一场生动的普通话之旅。王静静向中小学生深入讲授了普通话知识,引导学生们有意识加强日常练习,提高对普通话发音技巧的掌握王金玲不仅通过专业知识分析当下新媒体时代普通话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亲身经历深刻剖析了普通话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我也是从村里走出来的姑娘,过去我说着一口诸城方言经常感受到和天南地北的人儿交流过程显得格外艰难,普通话的学习让我们真实感受到对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两位老师分别在讲解中阐明了学习普通话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团队成员利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通过播放提前制作好的“一分钟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短视频的播放向村民们展现了普通话在帮助个人成长、助力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大激发了村民对普通话学习的热情三位队员伴随着激昂的背景音乐,深情朗诵着《中国话》的篇章,“有一种语言,蕴含着一个民族上下几千年悲喜交加的情感”话语铿锵有力,抑扬顿挫之间尽显普通话的魅力,坚定的声音表达出了对于推广普通话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及对于自身责任的深刻理解;团队成员通过“看图猜古诗”、“绕口令”和“你说我猜”等有趣多样的互动游戏寓教于乐,孩子们怀着兴奋而好奇的心情,积极参与各项小游戏;“便宜一点叫巧一点,钥匙叫锁爬子,头发叫头毛”借用趣味横生的方言与普通话的联动也成功引发了教室内小朋友们清脆的笑声,实践团成员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让同学们在参与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一片欢声乐语。  

同身同心,同梦铸魂。乡村振兴路,势在必行;规范普通话,不可或缺。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其普及程度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团队成员而言,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家了解了乡村普通话学习情况,也通过自身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未来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进一步推广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连接全国各地人民的桥梁,为祖国的建设和乡村的振兴做出贡献。

 

(撰稿:李合欢摄影:刘健康;审核:王龙建